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主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举一个重视艺术教育的事例?著名美籍华裔科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举一个重视艺术教育的事例?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从1980年开始多次回国,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1993年和1995年两次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参加者有科学家和艺术家。李政道认为:“下个世纪就是这两者汇合的顶峰”

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主题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的名言是:“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物理学的研究时,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什么是艺术素养,怎样提升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欣赏、理解和创造艺术作品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它不仅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还包括对艺术背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提升艺术素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 学习与了解:通过参观博物馆、画廊、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学习艺术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理论,加深对不同艺术形式的了解。

2. 练习与实践:尝试自己动手创作艺术作品,比如绘画、书法、音乐演奏等,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和表达能力。

3. 参与与互动:参加艺术班、艺术工作坊、讨论会等活动,与其他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交流互动,分享观点和经验,拓展视野。

4. 多样化体验:尝试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比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开拓审美视野,增强对多样化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5. 持续学习:艺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领域,保持对艺术的敏锐度和求知欲,持续学习和探索,在不断积累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如何看待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的《沟通的艺术》这本书?

沟通其实就像谈恋爱,不是一厢情愿,而是你情我愿。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这句话取自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这部小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讲述了三代人奔波在路上寻找“说得上话的人”的故事。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家庭,包括爱、恨、欲望,都与能不能说的着,说的话能不能为自己解决生活的辛苦、困扰有关。在生命的轮回里,每个人都会面对疲惫、茫然、累和颓废,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点醒自己,如果没有遇上这样的人,就会陷入“孤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路上努力制造着声响和热闹,希望得到回应,不再孤独。

沟通这件事,说起来不大,有时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却也不小,有时能影响到整个人生。如果小说里的人物掌握了一些沟通技巧,我想不至于终其一生而仍无所得,好比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能够与身边的人建立起互相信任的亲密关系,又怎会需要跋涉千山万水寻找那样一个人呢?现实世界里的我们同样如此,沟通是人们为了达成人际关系交流的媒介,如何使用这个媒介帮助更好的人际交往,并对人生产生积极作用就是《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要探讨的内容。

这本书起初由罗纳德·阿德勒和奈尔·道恩合著,后1990年罗纳德·阿德勒与拉塞尔·普罗科特在一次沟通学的学术会议上相遇,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之后两人便合著了此书。本书包含了超过100篇文章,50部电影,所以又被称为“电影教学法沟通课教材”,让我们可以轻松学习和应用沟通技巧。这本权威沟通书籍出版至今已超过30余年,共计出版15次,因兼具深度、广度、完整性和趣味性甚受追捧。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看入人里”着重探讨与沟通者有关的沟通因素,简要介绍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与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分析了语言和非语言的特性,强调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并介绍了改善沟通氛围及处理人际冲突的一些方法。下面我们看看这三个部分给我们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

01看入人里之沟通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在美国学者布朗森、梅里曼合著的育儿著作《关键教养报告》里有这样一个实验,把孩子们分成两组进行游戏。第一轮游戏很简单,每个孩子都完成了。研究人员夸奖第一组孩子“真聪明”,夸奖第二组孩子“真努力”。在第二轮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一种难度与第一轮游戏差不多,另一种难度比第一轮游戏稍微难一些。结果,第一组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游戏,而第二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更具挑战的游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根本目的其实是寻求一种认同,当第一组孩子为了保住自己在别人眼中“聪明”的样子,就会躲避风险,拒绝出错。我们从小就是借由观察别人的方式来评判自己,我们关于自己的概念是通过与我们相关的人那里得到的信息塑造的。所以,我们解读自己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的意见,无论是我们身上的缺点、优点还是一些其它特征,如果没有人看重它们的话,其实我们根本就不会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我们是沟通环境的产物。

试想下我们常见的一个情境,你约上两个好朋友一起逛街,一位朋友说“你这眉毛画的不对吧,口红太艳了!”,另一位朋友说“今天的妆容挺适合你的,显得气色真好!”,面对这两位朋友,你的自我感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能捕捉到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并依此形成自我评价。所以,要谨慎挑选陪伴在身边的重要他人,保护自我价值;同样,如果已经有了一个糟糕的自我概念,也要知道:自我概念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环境重新塑造的。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老话告诫我们: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也要尽量作为真诚的协助者,使另一方觉得被认可、被接纳。

《沟通的艺术》提出这需要我们拥有设身处地的能力,即同理心。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同理心是体会别人观点的能力,是从对方的而非你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为别人感到高兴和痛苦是一回事儿,和别人一起感受高兴和快乐则有意义的多。沟通从来不是单向地“对”别人做了什么事儿,而是双向地“跟”别人一起做了什么事儿。“只有穿上他们的鞋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世界。”

就像卞之琳《断章》里的诗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们是彼此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受他人的影响,亦影响他人。我们该做的是成为为彼此的美好风景和美梦。

02 看出人外之倾听和回应是沟通者的义务

语言和非语言是两个沟通工具,语言沟通即说话、文字等信息,非语言沟通包含由与语言无关的手段表达出来的信息,如身体动作、声音、环境等,作为两个沟通工具,语言和非语言并不是完美的传递信息的媒介,因此在沟通时会形成障碍。

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沟通是双方寻求认同,达成共识的过程,为了克服障碍和噪音,倾听是一项必备技能,但倾听绝不只是竖起两只耳朵接收声音而已,应该是克服沟通障碍,弄懂别人所传达信息的过程,并给与反馈。

以前,我有一位上司,喜欢开会。每次开会先花上10分钟给我们讲道理、打鸡血,然后开始询问我们有什么问题需要他解决。我们挨个汇报工作和问题,这位上司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好的,我知道你要说的问题了。这件事情应该......”然后开始自己的“解答”。一开始我们还会尽量解释新问题与过去经验的不同之处,后来我们干脆就说没问题直接散会。当然,结果是惨不忍睹的,一年内,大概有60%的同事调岗或离职了。

我们常常装作在听,或是选择性过滤掉一些信息,那我们在做出回应时,就很有可能造成沟通的不畅或是引发不良的沟通氛围。就像是莫提勒·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作者有义务清晰的传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而读者同样有义务弄清楚作者的意图,与作者达成共识。“只要沟通中还有未解决的模糊地带,就表示没有达成沟通,或者顶多说还未达成最好的沟通。”作为沟通双方,都有义务做好倾听与回应工作,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弄清楚模糊地带的信息,有一个沟通的重要技巧:释义。

举个例子:

说话者:我觉得你看起来很糟糕。
诠释者:是不是觉得我看起来胖了很多?还是我今天穿的这件衣服不太适合我?

这个技巧使用成功的关键是要用自己的措辞描述别人的观点,对信息进行检视,而非鹦鹉学舌般的重述对话。这样非评价式的回应,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鼓励了说话者进一步探讨。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对方的防卫心,从而给对方一个修正自己的机会。渡人亦是渡己,毕竟如果直接回复“你看起来才糟糕呢!”一方面可能曲解了别人想提醒自己的好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错过了提高自己的机会。

此外,回应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问话、表示支持、分析、给与忠告等,但关键还是要有真诚的沟通态度,有想达成共识的意愿。

03 看人之间之亲密关系的沟通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对夫妻,许伯常和刘淑芬,在这样一段本应亲密的关系中,充斥着冷漠、无助、冲突、暴力,刘摔了许的杯子,许宁肯用自己的饭碗喝水也不用刘的杯子。刘忍受不了这样糟糕的夫妻关系,说了一句话:“你让我感觉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无论是夫妻、父母孩子、兄弟、闺蜜、师友,我们总是会被对方看待我们的方式左右,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良好的亲密关系,使我们觉得自己有价值;糟糕的亲密关系,则让我们觉得没有存在感,所以刘才会如此悲愤的发声。

看看这样的沟通情境:

你怎么这么懒,一点家务都不做!——批评
我就这么懒,怎么了!你不就是扫个地而已!——防卫
至少我赚的钱比你多,所以你就该多承担家务。——蔑视
好吧,随便你怎么想吧。——回避

类似沟通模式的共性是都在传达听者未受重视的信息,而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认同感,可见这样的沟通方式无疑会对双方都造成伤害:说话者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而倾听者觉得自己被否定。

沟通双方都有责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帮助亲密关系的维持和发展。合作是解决冲突且共赢的一种理想办法,同时高度关心自己和他人,避免以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取得胜利,通过共同的努力找到一个双方目标都能达成的解决方案。这样沟通模式建立在描述而非评价行为、解释、感觉、结果、意图的基础上。比如:

我一共跟你说了5次我想去看电影(行为),但是你都没有答应(结果)。我觉得你可能是不喜欢看电影或者是我之前选的电影并不符合你的胃口(解释),对此我有些失望(感觉)。我是希望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意图)。

我们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并不比独处的需求要少,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建立起关于自己的认知伴随我们走过一段人生旅程,甚至是终生。无论这段亲密关系的发展结果是继续关系,还是因为观念无法调和而选择分道扬镳,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有技巧的处理冲突都是重要的技能,因为我们都希望对方更好,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糟糕态度和言语给对方留下伤心的回忆。

沟通是一门在有效性和适当性之间进行拿捏的艺术,既要考虑自己,又要留心他人,这其实跟高空走钢丝相比并不容易多少,想想良好的沟通很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那么进行充分的沟通学习就是人人必要的。不过就如《沟通的艺术》里所说:“比起一味强调技巧,尊重而主动的态度更有利于建立信任的关系。”沟通是我们与他人共同经历人生的一个过程,不该是一厢情愿地踩在他人的背上摆脱孤独,而是双方共同努力化解彼此生活的辛酸苦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本书的启发不止如此,知识点众多,可以根据自己目前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想要达到的状态选择章节进行阅读,这里奉上《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的思维导图以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19艺术教育研讨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深圳艺术生中日班教育,深圳艺术生中日班教育机构
上一篇 2024-09-06 13:43:11
安徽艺术教育自考真题,安徽艺术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
下一篇 2024-09-06 15:07: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