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
1、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因粗糙程度不同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4、弹力: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5、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6、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7、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动能、势能、内能等)保持不变。
8、功: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9、能量转换与守恒:各种形式的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总能量守恒。
10、动量:物体运动的惯性量,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11、碰撞:两个物体间的短暂相互作用,可能产生速度、动能的改变。
12、转动:物体绕某一点或某一轴旋转的运动。
13、角动量:物体旋转运动的惯性量,等于物体质量、转动半径和角速度的乘积。
14、摩擦力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
15、向心力: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力,等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圆周半径的乘积。
16、重力场:某一点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17、引力势能:物体在重力场中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势能。
18、引力的应用:如万有引力、地球引力等。
19、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0、万有引力场: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产生的场。
热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开尔文(K)或摄氏度(℃)表示。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3、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即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加上系统吸收的热量。
5、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揭示了自然界方向性的规律。
6、热导率:物质导热的能力,表示物质内部热量传递的速率。
7、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8、热膨胀:物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
9、热传递:热量在物体间的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10、热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11、热力学温标:以绝对零度(0K)为基准的温度 scale,与摄氏度等温标不同。
电学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可以是直流或交流。
2、电压:电场力推动电荷移动产生的势能差,单位为伏特(V)。
3、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为欧姆(Ω)。
4、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电势差: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电荷的比值。
6、电场:电荷在空间产生的场,对放入电场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7、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势能。
8、静电力: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9、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电荷量守恒。
10、电流的磁场:电流产生的磁场,遵循右手螺旋法则。
1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
12、电磁波: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现象,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光波等。
13、电路:用电器、电源、导线等连接成的电流路径。
14、串联电路:电路中各元件依次连接,电流强度相同,电压分配。
15、并联电路:电路中各元件并行连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16、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离子的物质。
17、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装置,由两个导体间夹有绝缘材料构成。
18、电感:导体本身产生的磁场对导体中的电流产生阻碍作用。
光学
1、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米/秒,在介质中传播速度降低。
2、光的波动性:光具有波动特性,如干涉、衍射、偏振等。
3、光谱:不同波长的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图案,包括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4、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的透镜,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6、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透镜,应用如近视眼镜等。
7、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分散成不同颜色。
8、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产生的光强叠加现象。
9、光的衍射:光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10、光的偏振:光波中电场矢量在特定平面上的振动。
11、光的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12、光的相干性:光波的相位关系,用于描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13、光的热效应:光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如激光熔化金属等。
14、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使电子逸出的现象。
15、光的量子性:光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性质,与光的波动性并存。
原子物理
1、原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原子核: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质子:原子核中的正电荷粒子,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
4、中子:原子核中的中性粒子,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
5、电子:带负电的粒子,质量约为1/1836个原子质量单位。
6、能级:原子中电子可能存在的能量状态,分为不同的能级。
7、原子谱线:原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
8、核反应: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裂变、聚变等。
9、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10、核聚变:两个轻核融合成较重的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11、放射性:原子核不稳定,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电磁波的现象。
12、半衰期: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有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13、量子力学:描述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核)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
14、波函数: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中分布的概率波形。
15、薛定谔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方程,量子力学的基础。
16、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